各二级学院: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等13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国内最高级别、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类赛事。为积极备战2026年大赛,现启动重点培育项目的遴选与培育工作。本次遴选将配套专项支持与激励政策,对项目进行精准赋能与系统培育。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 重点培育项目选题方向
(一) 优质存量项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直接立项,不占用学院推荐名额)
1.往届获奖项目:历届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省级银奖及以上的项目。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可直接晋级校赛总决赛。
2.学生创业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并实际运营,并且法人为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可直接晋级校赛总决赛。
3.校友创业项目:毕业5年内(即2021年及之后毕业)的校友作为法人代表创立、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已落地创业项目。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经学校培育评估后可直接推荐晋级省赛。
4.家族企业项目:在校学生拥有家族企业资源或条件,具备创新创业潜力的项目(学校将组织专家协助转化为参赛项目)。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经学校培育评估后直接推荐晋级省赛。
说明:因2026年大赛官方通知尚未发布,当前遴选工作暂参照2025年大赛要求执行(附件1、2)。
(二) 新兴培育项目
1.高教主赛道项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
2.区域特色项目:传承皖北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皖北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生态红色旅游等领域的项目。
3.产业命题项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请参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产业赛道企业命题入选名单,见附件3)。
4.红旅或公益项目:旨在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的项目;或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良好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与实践。
◆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将优先考虑: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高水平论文的项目,特别是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论文第一作者)的成果;或拥有成型产品或技术,并能提供如行业权威专家推荐信、政府采纳的应用证明、高等级竞赛获奖证书、第三方检测报告、重要用户使用报告、投资机构投资意向等背书材料的项目。
二、项目遴选与立项程序
1.学院推荐:原则上各学院推荐不多于5个项目申报重点培育。特别鼓励分管校友工作领导、辅导员、班级科创委员、专任教师等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充分挖掘各类优质存量项目,优先作为指导教师和核心成员。
2.材料提交:项目团队填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和《汇总表》(附件4、5)并提交至本学院赛事负责人。学院审核遴选后,于2025年12月01日前将电子版材料以“XX学院创新大赛重点项目培育材料”命名,打包发送至指定邮箱:361739489@qq.com。(每个项目单独设立文件夹,无需纸质材料)
3.评审立项: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为重点培育项目。
三、培育支持政策
1.经费资源支持:实行“校院两级、协同保障”的经费支持机制,共同为项目培育提供全过程资源支持。
(1)二级学院前期孵化:各二级学院是项目前期培育的责任主体,应为立项的重点培育项目优先配备启动经费与必要资源。学校将把各学院对重点培育项目的前期支持情况,作为后续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
(2)学校后期重点支持:对晋级省赛决赛及以上的项目,学校将给予重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参赛PPT高端定制、项目视频制作、深度打磨辅导等关键环节,集中资源打造优质项目。
2.系统培训辅导:学校将邀请国赛资深专家评委,通过系统化培训、一对一深度辅导、专题训练营等方式,全程赋能项目成长与打磨。
3.直通大创项目:经遴选培育的优秀项目,将择优推荐立项2026年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训练或创业实践类)。
4.优先赛事推荐:对于项目基础好、团队构成合理、培育成效显著的项目,将择优推荐至校赛决赛及更高级别赛事。
5.协助跨学科组队:鼓励跨学科、跨院校组建团队。如需招募非本专业指导教师或成员,学院可通过教务处面向全校发布需求,协助完成资源匹配。
四、培育工作安排
培育阶段 |
时间节点 |
主要工作内容 |
项目挖掘 |
2025年11月 |
启动项目挖掘工作,各学院组织项目推荐 |
集中训练营 |
2025年12月 |
学校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为期2天的集中培训 |
材料深化 |
2026年寒假(线上) |
协助项目团队完善商业计划书与项目 PPT |
周期性打磨 |
2026年3月-5月 |
多轮次、周期性项目辅导与优化 |
学院初赛 |
2026年5月下旬 |
|
校赛网评 |
2026年6月上旬 |
|
校赛决赛 |
2026年6月下旬 |
举行校级决赛,确定晋级省赛的项目名单 |
个性化辅导 |
2026年7月上旬 |
针对晋级省赛的项目开展优化辅导,提升项目竞争力 |
省赛决赛 |
2026年7月下旬 |
组织晋级项目参加省级决赛,做好赛事协调与保障工作 |
深度打磨 |
2026年8月 |
针对晋级国赛的项目开展深度打磨 |
国赛备赛 |
至2026年10月 |
全力备战全国总决赛,提供全方位备赛支持 |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情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性奖项,已纳入学校对学院的年度发展考核体系,并将进一步提高其权重占比。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将项目遴选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动员,促进转化。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鼓励并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参赛项目,助力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动员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三)协同保障,凝聚合力。各单位应为重点培育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场所、设备及产学研对接支持。学校将同步给予政策与资源倾斜,校院协同为项目孵化与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
六、其他事项
第一期集中训练营安排
◆营期时间:2025年12月5日—12月7日(12月5日报到)
◆营期地点: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参与人员:重点培育项目第一指导教师或学生负责人
◆课程安排:具体见《关于高校双创教师创业指导师资训练营的通知》(附件6)。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士权
QQ:361739489
邮箱:361739489@qq.com
教务处
2025年11月 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