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教务处网站> >> 项目管理> >> 教学简报> >> 正文

教学简报2009年第8期

来源: 发表时间:2009-11-26

 

 

 

      

2009年第8期(总第50期)

 

宿州学院教务处编                                       20091126

 

 

本 期 目 录

一、我校召开2009年11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二、我校召开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

三、我校2009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成绩斐然

四、我校开展对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的调研

五、各系(院)教学新闻

六、它山之石

 

 

 

 

 

征稿:请各系(院)及时将本系(院)每个月的教学、教研、教材等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给教务处,以便向全校发布。

2009年11月26日

 

 

我校召开2009年11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2009年11月19日下午,我校在东校区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11月份教学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教务处负责人、人事处处长、科研处处长、评建办主任、各系(院)主任(院长)。副院长蔡红教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教务处蔡之让处长主持。

会上,人事处处长杨钰侠介绍了我校今年的人才招聘计划和工作流程。科研处处长张莉我校2009年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工作进行了布置。教务处副处长方吉泉对即将开展的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做了布置,并对2010届师范类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做了安排。林永副处长就我校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调研情况作了汇报,并同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2009年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具体方案。按照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思路,蔡之让处长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下学期公选课的开设问题以及“3+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他希望各系(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竞赛和技能大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就一些重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最后,蔡红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强调了以下两点:第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各系(院)必须思想先行,要开阔思路,高瞻远瞩。跟踪最新的教育改革思想,特别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高校强省”目标的指导下,注重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系(院)教学改革。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学分制的最终目标,要开设足够的课程,要有灵活的课程设置体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包括选课的自由和选择课程的时间自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提供咨询,为学生提供好培养方案。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前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将调整必修课、加强实践课、增加选修课。各系(院)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入思考,认真对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第二,我校“系”改“院”的工作已开始启动,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专业要求:要有以一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学科专业群构架;②师资队伍上要有教授或数量较多的副教授;③学生规模要达到千人或近千人;④要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团队要整合在学生培养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目标定位上;⑤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各系(院)要按照以上的条件对本单位的建设进行规划,取得长足发展。她指出:我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管理有序,让我们以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投入和精心的规划来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我校召开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准确掌握教学运行动态,适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9年11月19日下午16:30在东校区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教务处、评建办与教学督导组成员、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数学系、计科系、外语系等系负责人以及各系(院)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蔡之让主持,副院长蔡红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整个会场秩序井然,来自12个系(院)各年级的教学信息员们,围绕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踊跃发言。同学们对我校整个教学工作的运行状态表示满意。教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授课内容充实,能及时吸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关心学生的成长!关于学生的学风方面,总体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向上、关注发展,勤奋踏实地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勇于参加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实行模块化教学管理,比如,各系(院)专门为考研学生开设了专业选修模块,晚自习时教学楼教室延时熄灯,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上,有少数课程的老师讲课效果差、课堂管理不严。大一新生普遍反映第一学期课程安排偏少,公共英语课听力方面的资源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高年级同学建议学校能把大四课程前移,以便同学后期考研、实习和找工作;学校应多开设一些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应增设课外实习的课程。在教辅条件方面,学生们集中反映了图书馆藏书未能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对于一些新兴学科不能及时补充相关的图书资料;图书馆自修室的座位不够用,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电子阅览室的网络有时不通,学生们不能及时上网查阅资料,对毕业班的毕业论文写作造成了影响。教学条件上,有的实验室里电脑等设备不够用或老化,影响学生的课程实践;有的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陈旧。在学生管理上还有待加强,学校原来规定学生寝室网络晚上11点钟断开,现彻夜开通,有少数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同时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毕业班学生的出勤率不高;有些学生对于自考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后勤服务方面,学生还存在打开水难的问题。等等。

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类问题,有些问题参会人员当场就提出了解决措施,其他相关问题汇总后将及时提交至有关部门,并尽快妥善解决。蔡红副院长指出:第一,我校围绕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工作,已启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目前正在着力解决专业的调整、课程的设置问题,采取“3+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准备实施学分制,调整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把学生真正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秀的教学服务。第二,我校将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督导工作,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继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立足于我校的发展实际,我们将尽力解决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和图书资料不足的问题。最后,她希望各位学生教学信息员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代表全体学生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有力地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会议始终融洽而民主,同学们畅所欲言,他们用诚挚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殷切期望。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围绕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工作,我校将加快发展,不断完善自己,为皖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我校2009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

成绩斐然

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的《关于公布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20099号),我校2009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成绩斐然。

宿州学院获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化生系副教授赵亮主持的“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生系高贵珍教授主持的“遗传学”课程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蔡之让教授、张英彦教授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

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我校历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适时地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与改造。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9年度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秘高〔200934号)精神,我校积极组织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了遴选、推荐和申报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09年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推动我校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更快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四、我校开展对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期工作的调研

为推进我校“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管理,2009114,教务处组织了一次对各系(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

按照《宿州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教务处发【200918号)文件精神,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工作,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配备、选题情况、选题表填写情况、任务书下达以及开题情况等。调查结果显示:各系(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运行正常,进展良好,学生态度认真,指导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要求学生,各环节工作基本符合《宿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些系此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的富有显著成效,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领导高度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合本系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计划,严格执行,过程材料比较齐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手册填写得比较规范、完整。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思路清晰,制订了具体的阶段性指导计划,进行任务分解并明确到个人;学生选题与开题报告形式新颖,采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工作,实效性强;书面材料规范、完整。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应用数学系等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井然有序,多次召开了论文工作会议并作了详细的会议记录,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开展了严格的阶段性检查,各项内容均完成得较好。

检查中,各系(院)负责人针对本系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了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建议。从指导老师的角度看,少数系(院)存在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如电子系和经管系等系生源每年都在增加,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客观条件看,有的系部分学生查阅资料的条件尚需完善,并且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对实践环境的要求将更高。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在考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兼顾……针对这些问题,教务处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切实解决问题。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既是本科毕业生四年求学成果的充分展现,也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科研方法的一次深刻检验,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离不开科学而规范的管理过程,结合此次调研情况,各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在强调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的同时,真正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教务处将通过不同方式及时了解各系(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相关问题,协调解决,争取使我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计科系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办学模式,

组织学生到安博(昆山)基地实训

11月6日,计科系董全德、张万礼老师带领07级软件技术班和应用技术班学生到安博(昆山)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

安博(昆山)实训基地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毗邻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实训区,教育部IT实训推广工程就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安博教育集团直接发起的。基地通过引进国际研发机构、项目接包企业、中小企业,最终实现“依托实训基地,构建职教联盟,促进区域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项目实训式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的IT人才,通过“院校 实训基地 企业”三方之间畅通无阻的合作平台实现院校教育和企业用人的无缝衔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是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具体方式。

这次学生强化集中实训,对于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送学生首次实训是我校在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过程中,计科系探索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有益尝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应用数学系承担十三院校联盟“应用型本科高校

数学类课程建设项目”

为加强数学课程建设,更好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服务,安徽省十三院校联盟于11月15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了安徽省十三院校联盟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类课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09年8月16日在皖西学院召开),我校应用数学系主任宁群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类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近期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等。会议决定由宿州学院牵头、蚌埠学院参与,负责“线性代数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应用数学系主任宁群教授为“十三院校联盟应用型本科数学类课程《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人。

                                                  (应用数学系

 

 

地环系应邀参加南方测绘20周年成果巡展

暨2009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

2009年11月17日,南方测绘20周年成果巡展暨2009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在宿州市东昌宾馆举行,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测绘单位和企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地环系黄淑玲主任、付金沐书记以及方刚、许东升、赵强、徐长海、董传斌等老师应邀参加了会议。

黄淑玲应大会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上致词,向大会代表介绍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以及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地环系应用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趋势,向宿州市测绘界有关单位对地环系实习实训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最后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通过这次会议交流,使宿州市测绘学界对我校以及地环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测绘老师对测绘新仪器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为今后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与环境科学系)

 

化生系加强学习交流   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由安徽科技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安徽省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系主任)协作会”于2009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安徽科技学院召开,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系主任高贵珍教授等三人应邀参加会议。

高贵珍教授总结了化生系近几年的学科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发展成绩和经验,并与全省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系主任)就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示范应用型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以及学科专业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会后,参观了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化生系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启示。

通过本次会议,化生系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向,力争建设1-2个具有地方特色、能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特色专业,为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开展学习温家宝总理讲话

专题活动

为更好地学习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夕看望三十五中师生后发表讲话的精神,社科系与11月18日下午在西区会议室举行专题学习会议。会上吴玲主任带领全系老师认真学习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并要求各位老师就温总理的讲话写一份心得体会。

为了使本次学习更加深入,结合我校即将进行的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上还进行了一场题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的讲座,由郑思亭副主任主讲。郑思亭谈了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从社会对高级专门应用性人才需求的类型角度切入进行具体阐述。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类型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型;二是管理型;三是技术管理型。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技术类人才的主要能力操作思维能力、管理型人才需要的主要是行为能力、技术管理型人才是应用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结合。应用能力包括:应用思维能力,即问题解决的方案设计能力;应用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以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结合心理品格和社会经验、社会环境形成的实践能力或操作能力。行为能力是应用思维能力的外化和具体化。行为能力包含:表达能力、问题和事务处理能力(或称专业技术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或执行能力、创造能力等。最后郑主任向教师们提出几个目前可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明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内涵。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形成能实现目标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体系。3、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4、在总课时内增加实践性课时。5、开发课程资源(实习基地、视频教学、活动教学聘请专家讲课等)。

通过此次讲座的开展,社科系全体教师对应用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会全体老师也表示要认真领会总理讲话精神和本次讲座的要义,结合本职工作,认真思考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文学院举办第三届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文学院第三届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暨说课大赛于11月23日举行。此次职业技能大赛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专业素质”为主题,旨在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蒋宗霞,党总支副书记李月云,党总支秘书王绍卫等担任了此次大赛的评委。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演示,充分展示了自身创造性。他们轻松上阵,演讲生动,赢得阵阵掌声。来自07级专科(1)班的6号选手李娜对《背影》一课声情并茂的讲解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和评委。来自07级专科(1)班的张丽云同学在对《木兰诗》一课的讲解中,立足新课标,突出重难点,并注重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她的讲解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最后,李娜和黄后望两名同学凭借雄厚的实力荣获一等奖,田甜等八名同学荣获二等奖,其他参赛选手均获三等奖。

赛后,许多同学表示,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给同学们提供了锻炼机会,强化了他们的职业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为他们今后的就业积累了更多经验。

                                      (孟二冬文学院)                                

 

 

 

改革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一、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6个有”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界定,理论界说法可谓五花八门。我们综合研究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界定,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内在可以认为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外在可以看成是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的统一。内在和外在协调统一,才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标准,通过中外学者不同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描述,我们归纳总结为以下“6个有”。第一,有可贵的科学精神。勇于追求真理,有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敢于挑战前人已有成果,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勇气。第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对环境变化敏感,能够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有突破性的发现。第三,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有非凡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既定目标能够锲而不舍,遇到挫折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第四,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善于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常人之未想,在看似无问题处提出问题。第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善于研究型学习,不死读书和读死书。第六,有超常的创新成果。能在丰富的创新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相对于一般专业人员具有超常的绩效。

这6个方面是由浅入深、由创新思维到创新行动并实现创新结果的过程,作为评价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相容和相互支持的,只有从这6个方面全面评价才能得到相对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重道远

我们的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要彻底改变旧的培养体制、培养模式等绝非一蹴而就,我们的措施和力度与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影响深远。

几千年来,孔孟的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又被教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人们习惯于不显山露水。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追求与他人一致,不喜欢张扬的独特心理素质,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压抑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求新实践。更进一步讲,由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国家层面的教育体制、学校层面的培养模式、社会和家庭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弊端。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

中国大陆至今尚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人才培养体制和教育模式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和中学存在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没有根本改变,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万人同挤“独木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践、实习基地和相关费用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反映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是包括高中在内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青年少思想品德状况令人忧虑,身心素质发展不容乐观,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

三、 培养创新型人才须多管齐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特别注重3个方面。

首先,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特别要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认为,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的才能都应在教育中得到尊重。要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展自我教育,让学生主动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社团等的作用,在校院两级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宽松环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大学生仍处于成长的人生阶段,成长本身就是在摔倒中爬起、在教训中完善的过程。列宁同志说过:“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敢闯、敢试、敢冒尖,鼓励学生对一些研究领域保持好奇心和求异思维。要宽容学生,不怕学生说错话、做错事。

其次,要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必须明确规定并创造条件,真正改变“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行研究性教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实现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要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比如,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几十门音乐和艺术课程,在开拓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保持科学和艺术的平衡。同时,要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和各种各样的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再其次,要大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用人制度。

当前,学生评价体系和社会用人制度不尽科学和完善。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评价中的好学生,不外乎“考试成绩优秀”、“老实听话”、“循规蹈矩”、“遵守纪律”的学生,而那些思想活跃、性格开朗、遇事肯动脑筋、常有自己的看法、爱提意见的学生是很难被评上的。尤其是那些有特长并且为了发展特长而影响甚至耽误了学业的孩子,通常被视为“不听话”、“不务正业”的另类。另一方面,社会上,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忽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人人都能成才”、“四个不唯”等大多停留在口号上,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现象在社会上、在很多单位里还很严重,直接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环境导向。

要坚持把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加快考试制度改革步伐,改变原有考试评价体系和“一份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立更加开放、灵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按照面上引导、点上突破的原则,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进行不同院校分类考试、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的改革探索。要完善高中学生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高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加快统考科目、内容的改革,调整高校录取程序和办法。

应当构建起各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多样化发展的劳动人事制度。一方面,要健全制度,在基础教育体系内部搭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立交桥,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搭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不同起点的求学者搭建畅通的成才渠道。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事业单位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9年10月22日,我校赴安徽科技学院考察学习。

 2009年11月4日,我校2009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成绩斐然。

 2009年11月4日,我校开展对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的调研。

 2009年11月9日,我校教学督导工作全面展开。

 2009年11月11日,我校2009年下半年计算机水平考试开始报名。

 2009年11月13日我校召开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征文评选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2009年11月19日,我校召开11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2009年11月19日,我校召开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教学信

息员会议。

 2009年11月25日我校开展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主编: 方吉泉   林永       主审:蔡之让                    

编委: 李金莲  蔡若愚  张持堂  蒋林梅  唐伟元  余晓永

 

简  讯

 

它山之石

 

 

 

各系(院)教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