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教务处网站> >> 项目管理> >> 教学简报> >> 正文

教学简报2010年第3期

来源: 发表时间:2014-03-27

      

 

 

 

2010年第3期(总第54期)

      

宿州学院教务处编                                        2010526

 

 

本 期 目 录

 

一、我校召开5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二、我校召开2010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议

三、各系(院)教学新闻

四、它山之石

 

 

 

 

 

 

征稿:请各系(院)及时将本系(院)每个月的教学、教研、教材等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给教务处,以便向全校发布。

2010年5月26日

一、  我校召开5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2010年5月5日下午,我校在东校区会议室召开了5月份教学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系(院)主任,教务处、科技处负责人。副院长蔡红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务处蔡之让处长主持。

会上科技处处长张莉首先通报了我校近期科研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我校与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2010年科研项目的申报、第四届皖北产学研对接会、省市共建联谊会等相关事宜。教务处林永副处长布置了我校2010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方吉泉副处长对我校2010届优秀教育实习生的推荐和实习后期工作做了安排,通报了我校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进展情况,并强调各系(院)对学风建设要长抓不懈,浓郁学习氛围。宋启祥副处长通报了各系(院)2010年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提出了修改建议。蔡之让处长强调了目前的几项重点工作:1、正式启动2010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希望各系(院)严把质量关、强化资格审核、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学位授予的质量。2、我校拟从今年9月份实行双学位教育,符合举办条件的系(院)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3、抓紧落实教学资源配置方案、完成201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等工作。

最后,蔡红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对本学期期中的几项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强调。一是各系(院)要认真组织2010年“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多上项目;二是要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学督导委员会不仅要督教,而且要督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三是积极准备材料,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打基础。四是关于我校2010年教学设备的购置,各系(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与示范校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突出重点,规范有序。学校将成立专家组对各采购计划进行严格论证,以用好学校有限的建设资金。五是扎实推进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我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已下文,今年的建设主题也已确定,各职能小组、各系(院)应尽快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于规定日期做好本单位的任务分解表。六是做好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工作。

 

二、我校召开2010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议

201052021我校召开2010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系(院)主任,教务处正副处长,学校教学与督导委员会部分委员,公共课程负责人和30个本科专业负责人以及教研室主任等。宿州学院党委书记桂和荣教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桂和荣书记指出,我校明确提出建设“多科性、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兼顾“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要把这九个字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在示范校建设上注意调整思路、凝练特色,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政课”、大学数学、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课程教学改革及实施思路报告;生物技术、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校级重点专业汇报了人才培养方案。会议分为文科组和理科组分别对各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了汇报和讨论,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

副院长蔡红教授在文科组的讨论中指出,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倡导,要好好研究怎样才能上好课,吸引学生,收到成效。会议既讨论了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共性方面的内容,又针对不同专业作了具体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收获。这对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文学院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在4月24日举行的我校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文学院学生凭借出色表现,取得骄人的成绩,19名文科类获奖选手中有9名来自文学院,并有两名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安徽省高校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24日上午,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复赛在东校区教学楼A楼教室和实验楼二楼机房拉开帷幕,50名复赛选手均为各系(院)初赛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文学院选手凭借优美的板书,精彩的课件设计,流畅的教学语言,端庄大方的教态,在文科组2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出文学院师范生良好的专业素质。

最终,应征东、谭丽丽获一等奖,刘甜甜、卞雅、屈慧敏获二等奖,杨燕、刘晓玲、吴琼、王静获得三等奖,应征东、谭丽丽将与其他系四位同学一起代表我校参加安徽省高校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文学院)

 

计科系举办2010年专升本经验交流会

2010年4月28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B301教室掌声雷动,由计科系团总支主办的“计科系2010年专升本考试经验交流会”拉开了帷幕。09级专升本班优秀学生代表陈全艺、高源、吴云民、刘胡迪、余超、董玉美、吴琨等同学与准备明年参加专升本考试的2008级各班同学欢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在郭宇燕老师介绍完到场的嘉宾后,每位嘉宾轮流讲述了自己的专升本考试历程以及在备考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与到场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对专升本考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非常全面而细致的介绍。他们的语言或深厚扎实、或风趣幽默、或敏锐独到,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分享了嘉宾们的经历之后,随即进入提问交流环节,在场同学都纷纷向他们询问有关专升本考试的问题。面对台下热情的同学,他们都耐心的解答,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寝室号以便活动结束后做进一步的交流。

通过此次交流会,同学们收获颇多,既明确了专升本考试的具体内容,又掌握了一些专升本考试的复习方法。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这些学兄学姐学习,不断进取,坚持不懈,争取在明年的专升本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计科系)

 

文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学校安排,经过精心准备,文学院于5月8日顺利完成了201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按照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安排进度,在论文形成过程中,文学院毕业论文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前期、中期、后期检查,注重审批质量,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要求对学位论文进行了评阅

本次答辩,文学院成立了以孟方为主任的答辩委员会,并进行了细致分组,答辩学生通过抽签和自愿两种方式来确定,参加答辩人数超过文学院毕业生总数的60%.

8日上午,各个答辩小组按照既定答辩程序同时进行。答辩现场秩序井然,各小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参加答辩学生的论文,就内涵、形式、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理论观点、论据论证、独自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并给出了相应的成绩评定。

此次文学院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还接受了学校督导小组的监督,他们亲自参加答辩工作,对文学院论文答辩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论文答辩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院严格执行论文答辩程序,旨在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严谨教学秩序和规范论文写作。

(文学院)

 

化生系学生赴丰原宿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跟班实习

为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5月10日上午,化生系主任高贵珍及专业指导教师带领07级生物技术班同学来到丰原宿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实习。

丰原宿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刘总为同学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以及管理规则,并对同学们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安全的角度介绍主要产品的形态、爆炸极限等物理性质及防治措施,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标志以及进入公司应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次实习共持续一周,采取分组跟班方式进入该公司的公用工程、制氧、乙醇、乙烯、环氧乙烷及环保等工段循环实习,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应用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以改革促发展  努力提高应用型本科办学水平

2010年5月14日,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在东区会议室召开本科教学信息员会议,黄淑玲主任、袁新田副主任和各本科班信息员等参加会议。

会议由系主任黄淑玲主持,她首先对信息员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学们发言踊跃,对教学课程安排、实践教学、毕业生考研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的问题当场得以解决,暂不能解决的也作了详细说明,学生对此十分满意。

袁新田要求教学信息员们平时对班级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多了解、多关注,若有问题应及时掌握、及时反馈;与会的同学要把会议内容传达到各班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员在稳定教学质量,改善学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黄淑玲总结指出,地环系目前专业较多,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方面差别较大,该系将以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为契机,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明确目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和提高,加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系里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风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此次本科教学信息员会议的召开,对及时掌握教学基本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地环系的综合办学实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地理与环境科学系)

 

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

2010年5月19日下午,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在东区系会议室和C305分别召开本科和专科班信息员会议。

本次会议为更有针对性,本科和专科分开进行,郑思亭副主任和李伟老师及各专科班班长、学习委员参加了专科信息员会议。系教学秘书周家华、辅导员徐敬亮及各本科班班长、学习委员参加了本科信息员会议。老师鼓励大家畅所欲言,针对目前学校院系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学生们热情都很高,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教师教学情况、教学运行情况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训实习情况。学生首先对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同时也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希望系领导和任课老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呼声,及时给予解答。信息员会议上同学们认真填写了《教学信息员反馈表》。

郑思亭副主任和周家华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详细的回答,并希望同学们多看多写多说,拓展知识面,提高素质,充实大学生活。系里将对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对老师在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责成尽快提高和改正,对于牵扯到系里层面的问题将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力求科学合理的解决。

(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独立思考从创新实验开始

——北京邮电大学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培养人才的10年探索之路

  5月16日,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中国区决赛结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3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从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杀入全国三强。近4年来,北邮学生代表队已经在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一个全球第二、一个全球第三和两个中国区第二。

  今年获奖的代表队成员、大三学生薛志辉将获胜的秘诀归功于在创新实践基地的锻炼:“刚进入基地时,我曾经烧坏过几十个芯片,而现在我已经承担了国家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像薛志辉这样从创新基地涌现出的学生科技先锋,如今在北邮已是一个群体。从2000年6月出现第一个创新实验室开始,到目前,北邮的创新实践基地已经覆盖全校9个学院。10年的探索,让“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空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韩玉芬没有想到,自己10年前创建的创新实验室,竟会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基地。

  2000年年初,已经带了5年实验教学的韩玉芬发现,即使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或者初到工作岗位拿到一个完整的小项目时,不是不会设计就是调试通不过,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00年4月,韩玉芬和另外两位教师一起,走访了全国几所重点理工科高校,调研的结果让他们记忆深刻。“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普遍存在。”韩玉芬说,“大部分实验课内容简单,模式固定,验证型、功能型、演示型实验过多,各实验之间缺少知识点的融合,学生在实验环节得不到科研能力训练,因此,对实验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感悟、思考与再创造的能力。”

  对调研结果加以分析之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韩玉芬等几位教师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专业框架,建立了北京邮电大学第一个创新实验室,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外,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资料查询数据库,配备了多种现代化软件和开发工具。

  2000年6月,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全新的创新实验课程开设了。学生自愿报名,自由结合组队,自主选题,自主立项,教师对立项内容进行把关。2至3名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要在5周时间内完成从市场调研、立项、设计、调试、制作、结题演示、答辩和撰写研究报告等诸多的学习任务。

  2003级学生张浩川最怕上实验课,但是一进创新实验室,他就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思考,大家自己选题目做有趣的实验,报告要写自己的设计和真实感受。这样一个环境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在为自己学习,而不是给老师交作业。”如今已读到博士,发表6篇SCI、EI论文的张浩川感慨道,“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创新实验教会我的第一课。”

  “这个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成为北邮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发端。”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主任张瑞芹说,“它为那些有创新思想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明创造、研究开发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有机会接触实际项目的系统设计方法和研究手段。”

  从“无处着手”到“科研能手”—— 一批批创新成果在学生中涌现

  大二暑假,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上完5周的创新实验课之后,学生王明向老师提出申请,希望做实验室的管理员。老师同意后,王明兴奋地说:“这样我就有实验室的钥匙了,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学习了。”

  升入大三的一年来,王明除了上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早上8点来,晚上直到被楼管“轰走”。就连2010年春节他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王明感慨地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高年级师兄们的带领下,我带着问题查资料、熟悉工具、推导运算、开发设计……逐渐进入了角色,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

  这一年,王明先后获得了北京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王明说:“我来自农村,本来想毕业后随便找个工作就行了,现在,我觉得我应该追求更高的科研目标,多了解国际先进水平。”像王明这样的学生,目前在各个学院的创新基地中有一大批。他们的创新成果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5月5日,北邮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的参展作品数是第一届的两倍之多,全部为本科生作品,其中半数以上作品都有论文发表或者获得了专利。

  一款设计精巧的左右手通用相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它采用双旋转结构,可以快速实现双手互换。这一项目在“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现场总决赛一等奖。设计者之一、自动化学院大四学生马璇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我就在学院创新基地实践,经常在实验室通宵工作。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创新基地做过项目,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科研,氛围特别好,大家积极性都特别高,所以做到半夜就不稀奇了。”

  “我创新,我快乐!”这是本届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的口号,也成为众多到创新基地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共同心声。

  从一门课到11个基地——学生不修满创新学分不能毕业

  2007年,北邮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从一个学院的一门创新实验课程开始,目前北邮全校已建成11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已占到实验课程总数的90%以上。

  “刚开始,一个基地仅仅能吸引十几名学生,现在学生们则是争着要来,要经过选拔才能进来。这种转变就是因为看到了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的效果。”学校教务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莉说,“经过创新基地锻炼的学生,研究生导师抢着要,用人单位争着要,国外大学也欢迎。”

  最近,韩玉芬收到了在美国苹果公司工作的学生李磊的邮件:美国苹果公司特别愿意招聘像他这样在学校创新实验室学习过的学生,请学校多推荐这样的学生。这让韩玉芬激动不已。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的效果,让学校尝到了甜头。2009年年初,北邮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成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大基地,统一管理各学院的创新基地。2009到2010学年,学校用于学生创新项目实施以及创新基地建设运转的费用已达150万元。

  目前,北邮已开展实施的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74项,累计投入经费300多万元,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有800多人次在国家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实验等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奖。

  据悉,从今年起,北邮将从2009级学生开始设立“创新学分”。大学4年,如果学生不参与创新实践修满4个创新学分,就无法毕业。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创新人才培养中,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这种创新性思维的空间,而创新实践基地所营造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术氛围,正是这样的尝试。”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25日)

 

简  讯  

● 2010年4月22日至25日,我校社科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

● 2010年4月27日,我校两位教授获第四届宿州青年科技奖。

 2010年4月28日我校2010年“五四”表彰大会顺利举行。

 2010年5月5日,我校召开5月份教学工作会议。

 2010年5月7日,我校隆重举行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动员大会。

 2010年5月12日,我校召开2009年度处级干部考核总结暨“廉政准则”学习大会。

 201052021日,我校召开2010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

主编: 方吉泉   林永       主审:蔡之让

编委: 李金莲  蔡若愚  张持堂  蒋林梅  唐伟元  余晓永

 

 

 

 

 

 

 

 

它山之石

 

 

各系(院)教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