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教务处网站> >> 管理制度> >> 正文

宿州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院教字〔2006〕12号)

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24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实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安徽省高等教育“双百(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工程”和学院建设“十大工程”,实现学院“办像、办好、上水平”的目标,切实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牢固确立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重点,加强教学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倡教育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质量意识,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一)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观念,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规律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要把加强教学工作列入学院发展的重要工作日程。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院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学院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资源配置都要优先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学院每两学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教学工作会议,党政班子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教学及学术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学督导委员会要经常性的开展对教学工作的督促检查。

(三) 各系、各有关处室负责人要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工作。各系负责人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负全部责任。各系要建立系务会议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教学工作。要建立健全教学系主任、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日常管理网络,积极发挥教研室作用,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务处要强化对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成为教学工作的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各行政部门要增强为教学工作的服务意识,在工作安排上优先保证教学需要。

(四) 要按照学院“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重点强化二级办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职能,做到责权利分明。教学单位对质量要常抓不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要把大学制度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发展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从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尽快与本科接轨。在管理体制上,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落实“两级管理、重心在系”的方针,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的教学管理作用。在管理模式上,要强化学术权利,淡化行政权利,真正做到民主决策、专家治校。在管理制度上,要尽快引入学分制、主辅修制、选课制,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不断加大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力度。要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在预算内增加日常教学经费,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使各项教学经费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要建立预算刚性约束机制,保证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25%,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差旅、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与维护等教学开支。

(二)加快对实验室、图书资料、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要增加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证“三重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含精品课程))和“两基”(基础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专项投入。

四、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一)要按照“规范化工程”的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要以“本科教学管理要点”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为依据,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以及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等,都要科学规范,达到评估要求。教学中的三大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不仅要制定严格的建设目标、质量标准,而且要体现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推动依法校进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活动。要以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为核心,逐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督导与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与选教制度,教与学的激励与竞争制度,教学单位自我运行、自我约束制度。

(三)加强教学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强化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和学生测评等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和职称晋升挂钩,真正做到优教优酬。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充分发挥教学及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作用,加强教学检查和随机听课,引导各教学部门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继续坚持院领导挂系制度、随堂听课制度、巡考制度,完善系级教学科研工作、教师教学科研评估制度,逐步形成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和管理,严格教学规范,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按照《宿州学院教学事故界定和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坚决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要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对缺课旷课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坚决按照校纪校规进行处理,对达到留级标准的学生坚决予以留级,对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不得授予学士学位。

(五)根据学院“规范化工程”的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本科专业教学材料规范化检查活动。重点检查本科专业的教学运行表、教学进度表、课表、考表、试卷、试卷分析表。对管理严格、材料规范的单位将通报表扬,对管理松弛、材料不规范的单位,不仅予以通报批评,而且责令返工。

(六)从2006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系级教学科研工作考核。考核指标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学院具体情况制定,重点考核各系办学指导思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风学风、教学效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考核结果与系教学经费分配、年终奖金分配和评奖评优挂钩。要采取常规检查评估和专项检查评估、一般检查评估和重点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和检查评估,逐步形成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检查评估体系。

五、着力培养和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优良教风。要按照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依法执教、恪尽职守;敬业爱岗、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端正师风;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大力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优良作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教师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要注重教学研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根据本科教学特点,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本科教学需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与引进“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保持在同类学校的领先优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举办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尽快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和吸引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竞争激励机制。力争到2010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30%,正教授达到35-40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2名、省级学科拔尖人才3—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6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20名,每个学科都有3—5名正教授。

(三)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为加强本科基础教学,将优质教学资源投入教学一线,一般情况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本科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要在本科专业完善青年教师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逐步形成课程教学梯队。要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不再继续聘任其担任教学工作。

(四)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重点加强工学及优势学科的师资建设。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采取现有长线传统专业教师的转型提高、单科进修、定向培养、引进等方式,实现“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六、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要以全面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我校的本科专业点数达到40个,专科专业点数控制在40个以内。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积极发展工科专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调整和改造教师教育类专业,强化优势、特色专业,调整合并相近专业,推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核心的文学、理学学科专业群,逐步过渡到多科性的专业结构。力争五年内建设3个院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设10个院级重点专业。要扩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规模,压缩社会需求少的专业及其招生规模,把招生计划与教学质量挂钩、与社会需求挂钩、与教学评估挂钩。

(二)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把拓宽专业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针对性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要改变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力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适时修订教学计划,构建具有社会适应性和自我拓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逐步引入学分制、主辅修制、多证书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并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大力提倡使用和引进先进教材,积极推动双语教学。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外文原版教材,坚决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要逐步创造条件,在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对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院采用教学立项的方式给予资助,并适当提高课时酬金。

(四)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现代化。在完善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课件开发的能力。要定期举办教师多媒体课件开发培训班,并安排专项经费,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力争到2010年,多媒体教室座位数达到7000座,45岁以下教师基本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技术,15%以上的必修课使用多媒体上课。

(五)大力推进院、省两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宿州学院课程建设方案》,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推进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大纲建设和教学软件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逐步形成合格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结构。两年开展一次院级精品课程遴选,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使院级精品课程达到30门,省级精品课程6-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所突破。

(六)加强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教研室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本科教学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构建教学和学术上的良好梯队。要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行开放式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的效率。要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开展高年级学生进入科研型实验室的试点活动,并逐步推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 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学院各项改革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教务处和各系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本科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技术、教学制度、考核方法。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全面培养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关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要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入选课机制,加大选修课比例,从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过渡。

(二)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跨大类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学技术史和自然科学知识普及方面的课程,促进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有关系(部)要积极安排开设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师资,保证按计划开课。教务处要在开设全校性艺术教育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类型,加大选修课比例,规范选修课管理,开发选课课件,逐步构建全校性选修课、系内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任选性选修课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要根据本科学生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开设大学生学习指导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切实保证各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建设一批有较高水平、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要大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友好协作关系,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促进学生创业氛围的形成。

(四)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通过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节,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要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心理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八、启动迎评促建工作,确保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一)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根据本科办学目标和条件的要求,启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迅速改善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二是保证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三是尽快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学院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组织这项工作。各教学单位要通过学习,研究评估指标体系,领悟评估指标内涵,找出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差距,采取一切措施达到要求。要把评建工作体现在本部门工作计划中,把评建工作与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部门要重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背景材料的保存和管理工作,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建立健全三级教学评估体系。从2006年起,学院每年开展一次系级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活动,系每年开展一次所属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学检查活动,教研室、实验室每年开展一次所属教师的教学科研评优活动,并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各级部门都要在院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宿州学院早日跻身于省内新建本科院校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