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意识,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积极实施“博士化工程”、“高层次人才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能素质工程”和“国境外研修工程”,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术水平。初步构建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师德高尚、充满活力、教学科研水平高、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观念不断更新,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校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牢固确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校坚持“引培并举”,积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五项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人事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颁布了《宿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出台《宿州学院特殊人才考核与津贴发放办法(试行)》,加大对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完成《宿州学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上报、岗位设置职数和结构比例的重新核定工作,进一步缓解了我校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职数不足的制约。
落实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制定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案和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为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补充和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劳务费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绩效工资发放和有关劳务费管理工作,确保各类津补贴和劳务费发放规范。
进一步改革二级机构年度综合考核办法,联合组织部共同出台《宿州学院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处级单位和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负重奋进,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和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多做贡献。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初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渐显成效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体系,努力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分年度、分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出台《宿州学院高层次人才及人才团队管理办法》《宿州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宿州学院“大泽学者”选聘及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和教师应用能力发展中心,开通“教师在线”学习平台,设立教育部网络培训分会场,加大国境外研修力度,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构建了全方位的教师引培体系。五年来,学校柔性引进“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引进教授1人、博士32人,引进“大泽学者”2人,获批安徽省教学名师6人。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培养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5人,优秀学术技术骨干43人,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45人,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进修716人次,赴美研修五批次45人,赴新西兰三批次39人。
团队建设成效突显,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我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按需培养原则,做好教学、科技创新和双能型团队的培育工作,使之成为吸引和支撑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先后出台了《宿州学院“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宿州学院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遴选和培养了校级“双能型”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创新团队2个,有效带动了校内相关学科专业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队伍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了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