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发〔2023〕84号
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我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比赛的通知》(皖教秘高〔2023〕159号)要求,我校决定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参赛对象
我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五、组别设置
参照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比赛的通知》(附件1)分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大赛设新工科组、新医科组、新文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除产教融合组外其他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
六、名额分配
省赛名额分配按照校赛有效参赛教师(团队)数占全省校赛总教师(团队)数的比例,以及前三届的国赛成绩等综合确定。校赛有效参赛教师(团队)数是指在省赛承办方指定的平台提交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视频”三项材料中不少于两项的教师(团队)。
各二级学院推荐参加校级比赛的名额至少3个(以个人形式参赛的,1名教师占1个名额;以团队形式参赛的,1个团队占1个名额),其中正高组至少1个名额。
七、比赛环节
(一)初赛
各二级学院按照通知要求,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1月2日前完成初赛选手的选拔和推荐工作。
(二)决赛
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参照省赛标准(附件2),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20分,教学设计创新汇报40分。
九、提交材料要求
(一)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申报书
参赛教师申报书样式(附件3)。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
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附件4)。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附件5)。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附件6)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视频
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录制。
参赛教师需在2024年1月2日前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视频等材料按通知要求上传到校赛系统(提交方法另行通知)和省赛承办方指定的平台(提交方法另行通知)。
(二)二级学院提交材料
1.推荐参加校赛教师汇总表(附件7)。
2.工作总结。包括但不限于初赛基本情况,初赛规模与特点(参赛教师人数、组织情况),初赛举办的效果与亮点,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2024年1月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推荐名单汇总表和工作总结纸质版签字盖章送至逸夫楼A311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rongsheng0807@foxmail.com。
十、奖项设置
比赛设个人(团队)奖和优秀组织奖。
(一)个人(团队)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比例分别为10%、20%与30%,其余为优秀奖。本着“重在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校根据竞赛实际情况可对上述奖项获奖设置做适当调整。
(二)优秀组织奖。对积极推荐教师参赛,组织良好且大赛成绩优秀的二级学院,授予“优秀组织奖”,获奖名额为3个。
十一、其他事项
(一)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各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大赛的选拔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
(二)除申报书外,所有材料不得出现教师姓名及所在学院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三)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四)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十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沈荣生 电话:0557-2871066。
宿州学院教务处
2023年12月8日